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高端访谈 > 正文
李仙寿:光伏重组削减不了产能
发表于:2013-04-08
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组件生产商——无锡尚德3月20日被宣布破产重整后,中国光伏业龙头的生存困境再度引发聚焦,尤其是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初裁将近之际。

3月21日晚间,太阳能硅片和光伏制造商昱辉阳光集团(NYSE:SOL,下称“昱辉阳光”)宣布,已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一份15年期的3.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协议。

作为中国光伏业的最大“债主”,国开行此番“输血”,颇为引人关注。今年3月,国开行董事长陈元曾表态,将防范光伏产业风险,对光伏产业在新增贷款的增量上进行控制。

“现在国家也在看,有什么公司能在未来的环境中生存下来。”3月22日,昱辉阳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长(CEO)李仙寿告诉记者。

昱辉阳光的2012财年四季报显示,公司的硅片和组件出货量为713.2MW,环比增长33.9%,同比增109.8%;净营收3.065亿美元,环比增长40.5%,同比增63.3%。不过,2012财年全年依然没有实现盈利。
                         
                                              图:昱辉阳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长李仙寿

生产外包避“双反”

记者:欧盟对华太阳能“双反”初裁将近,昱辉打算如何应对?

李仙寿:有一些本地制造分开的,我们会外包出去。我们在欧洲有50%左右的产能,在亚洲其他地方会有50%左右。要全球化,你的供应链就必须是全球的。我们会选好几个地方,包括中国台湾、印度、东欧或德国这样位置好的地方也有。

记者:欧盟和中国光伏“双反”战,对昱辉乃至整个产业有何影响?

李仙寿:对整个行业来说,“双反”会增加成本,降低需求。欧洲“双反”后成本上升,许多顾客取消了建造电站的计划,需求少,就加剧行业竞争。对我们来说,要抓住多晶硅领域的“双反”,把多晶硅厂迅速开起来。同时,抓住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双反”,加快海外代工全球化布局的步伐。

比如,我们在印度有加工厂,为印度提供组件。南非我们也将开辟一个本地制造厂,马上会进入投资计划。沙特、巴西、阿根廷都会有本地化的生产需求,在本地化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套管理方法。这是我们和其他国内太阳能公司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一脚已跨到国外市场,另一只脚在中国。这是我们的特征:本地制造,本地服务,本地销售。

记者:昱辉目前的多晶硅综合成本是多少?

李仙寿:新的一万吨生产线,我们的(多晶硅成本)目标是18美元/公斤,实际数据还要运行一两个月出来。
多晶硅价格去年12月达到最低点。这个最低点太过了。我认为,全世界的水平会在20美元/公斤上下波动。

“跳开产能概念”
记者:今年昱辉是否还会继续扩产?

李仙寿:不会。现在全球光伏所有环节的产能都已够大。需求的增长也由于贸易保护或政府补贴下调,陷入停滞,不会像过去那样出现50%~100%的增长。

记者:那么今年的产能目标是多少?

李仙寿:现在要跳开产能的概念。我们是比较早走出产能这个圈子的。我们在全球的代工能力很强。起码在七八个国家有代工厂,我们的产能已是灵活的了。有多少需求,我就能制造多少,这一点没有大的问题。

记者:最近昱辉和国开行签了3.25亿元的贷款协议,在整个行业资金疲软的情况下,昱辉是如何拿到这笔贷款的?

李仙寿:银行有很严谨的评估系统,我们是行业里相对走得较稳健的,去年营收没有出现大幅下降,只降了1.6%。毛利也转正了。今年的营收可能会有30%~50%的增长。相对其他公司,我们对今年的展望是乐观的。你有机会,银行会支持。

记者:营收计划增长30%~50%靠什么?

李仙寿:我们今年主要还是靠增加组件比重来拉动。组件的比重至少会增100%,我们基本会进入全球组件出货量前三前五的位置。组件的营收增加值比我们之前做上游硅片时大。我们去年硅片出货量是超过2.2GW,英利是2.3GW不到一点。今年硅片我们计划出货达到3GW。这样,昱辉在硅片环节的全球占比将超过10%。

记者:3GW的硅片多少是自用,多少是给其他厂?

李仙寿:一半(自用)。我们的硅片现在大陆也不太卖了。由于种种原因,下游的组件厂非常艰难。我们的硅片还是卖给韩国、中国台湾这些相对稳健的客户。

曾是尚德最大供应商
记者:最近无锡尚德破产重整,昱辉作为上游供货商,对尚德的供货量有多大?有多少应收账款?

李仙寿:几乎为零。我们过去曾是尚德最大的供应商,但从2010年开始转型,我们就对国内大的竞争对手限制了出货。我们同时意识到了行业有巨大风险,对付款条件差的都不愿做了。因此对尚德没什么应收账款。

记者:无锡尚德的破产重整对昱辉没有什么影响?

李仙寿:不能说完全没有,大概总数在200万元不到。算是小的坏账,大的没有。

记者:尚德宣布破产重组被视为对全球光伏行业去产能化的标志性事件。你如何看未来国内光伏的兼并重组?

李仙寿:首先兼并重组不会去产能,因为机器、生产线是真实存在的。无论如何重组,机器不会消失。重组反而会增加产能。重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债就变成股份了,资本投入加大了,你会向银行要更多钱,等于加大了对这个行业的固定投入。3-5年,假如市场没有50%的增长,要做到供需平衡是很难的。在中国,供大于求的局面会维持很长时间,去产能或扩大市场盈利是不现实的。我认为整个行业5年内不会有整体盈利。

记者:光伏企业该怎么应对?

李仙寿:还是要到竞争环境相对温和的地方去,或是个性化差异化经营。比如开发更高端的产品。
比方说,我们的260瓦多晶硅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可以高0.1美元/瓦。大家都能做的东西就无法产生高毛利。研发未来可以增加盈利。另外就是增加服务。还有就是本地化,躲开贸易地雷。

“不赊账、不降价”
记者:昱辉怎么看国内光伏应用市场?

李仙寿:我们在国内的出货量很小,去年不到100兆瓦,占我们总出货量大概10%。

记者:不看好中国市场的应收账期?

李仙寿:完全正确,因为国内光伏电站什么的做的人多,会有三四百家组件厂,一次投标会有几十人,竞争非常激烈,这种环境下无法谈到好价格,不能拿到好的付款条件。中国的许多电站投资人刚进入这个行业,对产品的鉴别能力很低,看不出好坏差别。用招标的方式,只能看到价格,不能看到产品价值。这是我们不看好中国光伏应用市场的原因。

记者:昱辉表态不赊账、不降价。这会否导致国内市场份额萎缩?

李仙寿:我们在国内比较难拿到订单。现在的太阳能企业资金都比较紧张。看一个项目能否实现正的现金流非常直观,一般国内的项目如果附加条件不好,我们就不会去做。

记者:你曾说会做一个新的多晶硅改造项目,可以把成本降低到10美元/公斤。进展如何?

李仙寿:这个方面现在比较成熟的就是西门子改良法以及流化床技术。流化床现在有公司宣称可以做到10美元/公斤。我们也有多晶硅储备技术。但有了采用新技术的多晶硅产能,老的产能怎么办?这相当于过去电灯泡和荧光灯的关系。对新的技术拥抱太快有时反而是打击自己。现在不是要急于把成本降下来,而是应该思考如何把产品价格提升起来。
  • 日榜
  • 周榜
  • 月榜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4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京公网安备11030102011671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