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为您提供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内容,让您快速了解碳排放权交易最新资讯信息。关于碳排放权交易更多相关信息,可关注索比光伏网。
国家自主贡献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各缔约方根据自身情况来自主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在6号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全面推动国家自主贡献实施,并取得积极成效。在森林蓄积量、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等方面,均已提前实现2030年目标。
11月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即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被许多媒体认为是一次气候资金大会,将对全球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作出相应的安排。如何解决气候危机资金缺口的问题?如何动员发达国家拨款协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围绕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提问。
为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和保障配额清缴履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陕西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将于202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我部编制了《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见附件1,以下简称《配额方案》),请按照本通知相关要求,做好2023、2024年度发电行业配额预分配、调整、核定、清缴等各项工作。
2013年以来,全国能源消费增量中三分之二来自清洁能源,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67.4%下降到55.3%,水电、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均稳居世界第一。2022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启动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目前已顺利完成2019-2020、2021-2022两个履约周期的履约任务。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超过4.73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达到276.52亿元。低碳试点示范也有效得到开展,适应气候变化
9月9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意见》指出:根据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向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分配配额。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需按年度向所在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足额清缴其碳排放配额。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与相同温室气体种类和相同行业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权交易。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开展集中统一交易。
7月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方案明确,适用于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特别是拥有发电机组产权的单位。将作为责任主体参与配额的发放、交易、清缴等环节。此外,方案还根据燃料种类及机组容量,将发电机组细分为四个类别,实行差异化管理,确保配额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化减排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近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这一条例的实施将对光伏和整个能源电力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条例》明确,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有关监督管理;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有关监督管理。
3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活动,支持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金融创新,开展区域及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交流合作。
2月26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有关情况。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已有两年半,目前正在积极推动,争取尽快实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
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助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近期,《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布,自今年5月1号起施行。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2022年1月1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侯翠荣介绍:2021年第一个履约周期,全省305家企业全部完成履约,山东省累计成交额45.98亿元,占全国58.1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10月14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2021俄罗斯能源周国际论坛并发表致辞。韩正表示,当前,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绿色低碳为导向的能源转型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深入推进。中国作为负责任